离婚兵法36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离婚斗争的过程,不仅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斗争,而且,更是两个团体、两个阵营的“博弈”。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易经·比》
【释义】
在对方迷惑之中再设疑阵。在布下多重疑阵之后,使来自于敌人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人生百味】
两个阵营的博弈
——媳妇巧用反间计 两个阵营在博弈
离婚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战争,自然有“敌我”双方。离婚斗争的过程,不仅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斗争,而且,更是两个团体、两个阵营的“博弈”。之所以能形成两个阵营,主要是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结或亲情、友情、感情、面子等等因素错综复杂相互联结在一起。在男女双方感情无法维持时,难免会相互彼此埋怨、甚至愤恨,昔时的海誓山盟早已是昨日黄花,自然会调动一切“资源”为己所用,亲属、友人、同事等等自然是自己的“后援团”。作为“后援团”的一员,通常对本阵营的“排兵布阵”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
这时,如果“后援团员”投身“敌营”,自然会大大增加对方的“战斗力”、削减本阵营的锐气和实力,甚至会达到局面逆转的态势。
案例一:媳妇巧用反间计 公婆出庭儿不利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子女再有缺点,在父母眼里也很“顺眼”。即使子女做出了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父母即便不主动阻拦,也往往会选择掩盖和沉默。
李慧(女,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1998年李慧同张亮(男,化名)结婚,1999年生下一子。在结婚的头几年,夫妻恩爱,日子甜美。但是,最近将近一年以来,张亮却以单位事忙,经常借口出差,彻夜不归。
为此,双方展开矛盾,屡次争吵。最近几个月来家里的存款数次被张亮暗中取出,不知去向。虽经李慧几次追问,张亮总是支吾不答,不予回答。
朋友提醒说,八成是张亮在外有外遇,钱都花在了“狐狸精”身上,对此,李慧半信半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看到张亮接到几个莫名电话或短信后匆匆出门,就慢慢让李慧坚定了朋友的推测。为此,夫妻双方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后来发展到张亮动手打骂李慧。
自从孩子出生后,小夫妻两人就搬到张亮父母处一起居住。张亮父母都是退休职工,平时帮助照看孙子,看到儿子媳妇闹离婚,老两口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随着两个人感情的不断淡漠以及争吵的升级,婚姻关系岌岌可危。终于,在一次剧烈的争吵后,李慧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李慧与张亮婚后各有一处房产,价值约80多万元。购买时因房价很低,因此均无贷款。双方也围绕这一主要财产展开了拉锯战。
看到儿子与媳妇闹得不可开交,婆婆与公公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束手无策。一边是问题不断的儿子,一边是还算孝顺的媳妇,这让二老不好张嘴,只好沉默。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二人离婚的消息不胫而走。让李慧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最近不断有债主上门讨债,并持有张亮亲笔书写的欠条,总共达到十余万元。
李慧追问张亮欠条的由来,每次张亮都摔门而去,不愿加以理睬。经过几番了解,听到的消息让李慧大吃一惊,原来一年前,张亮经朋友怂恿,迷上了赌博,开始赢钱的小小甜头使他在赌海里欲罢不能,以至于走到了今天赌博欠债十余万元的境地。
李慧得知丈夫沉迷于赌博,李慧深感问题严重,心想如果他拿着离婚后的共同财产用于赌博,用不了多久,这些财产都会让他败个精光。怎么办呢?李慧找到了张亮的父母,把张亮赌博的事情告诉了二老。开始二老并不相信,反而指责李慧诬蔑张亮,直到李慧拿出债主催款的欠条复印件,二老才如梦方醒,叫来儿子质问。
看到父母脸色凝重,满脸气愤的样子,张亮感到不安。虽然张亮有很多缺点,但仍然是一个孝顺儿子。当父母问到赌博的事宜时,张亮一开始是予以否认,说自己只是“小来来”而已,直到看到了自己亲笔书写的欠条,张亮才跪下求饶,表示一定改正。
看到儿子的真诚和痛苦,二老心软了,便没有再多追究,以为儿子认识到错误。孰料,张亮第二天又走进赌场,将身上的2000块钱输得精光。李慧又将此事告诉了公婆,公婆核实后痛心不已。
两个星期后,张亮和李慧的离婚案件在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开庭,张亮心想就算房子不判归自己,也有几十万的对价款。有了这几十万做本,在赌海中也能“时来运转,咸鱼翻身”。在法庭上,张亮矢口否认自己赌博,并借口欠条是自己做生意问朋友借的企图掩盖事实。李慧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漫不经心的张亮看到了证人后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李慧的证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流着眼泪坐在证人席,一边哭泣,一边陈述自己了解儿子赌博的客观情况,一边责骂儿子不争气。正可谓,痛不欲生,老泪纵横。说的张亮一声不吭,低头不语。
老人情绪十分激动,庭审一时陷入僵局。法官非常有经验,宣布暂时休庭,进行调解。由于张亮母亲参与调解,所以,原被告双方不久便达成调解协议。张亮将自己共同房产份额赠与儿子名下,李慧也不用向其支付房屋对价款,此案得以了结。
本案中,聪慧的媳妇使用“反间计”,在得知丈夫有赌博恶习后向公婆陈述利害,劝二老将丈夫的财产份额赠与孙子以避免丈夫赌博全部输掉,对孙子不利。公婆原本不方便出面干涉小两口的离婚事宜,但也担心孙子受委屈,加之儿子赌博属于恶习,如若不改迟早会把家里财产全部“败光”,因此,才同意在李慧的安排下出庭作证,给儿子施加压力,李慧的计策方以实施成功。
案例二:原配二奶好“和气” 同心指证男外遇
“原配”和“二奶”原本是水火不容的双方,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但是当柳江(男,化名)的婚姻触礁时,“原配”和“二奶”却站成统一战线,成了利益共同体,让柳江感到压力巨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柳江和曹红(女,化名)原本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对模范夫妻,双方在无锡发家后,柳江的生意是越做越大,渐渐扩张到了长江三角洲。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一些场面上的应酬自然是免不了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柳江在上海某家酒吧里结识了小美(女,化名),小美的青春活力和纯美的外貌让柳江春心大动。为了让小美安心待在自己身边,柳江承诺小美两年后,将会迎娶小美过门。
因为现在柳江和曹红的公司是典型的夫妻老婆店,曹红掌管着公司财政大权,为了将来离婚做准备,柳江需要时间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久,曹红发现了丈夫不对劲儿,得知了小美的存在。随后,便上演了一场场“原配”怒斥“二奶”,甚至大打出手的画面。
正在小美满心期待两年后修成“正果”时,却发现柳江到自己住处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打电话发短信都以“老婆看得紧”为由加以推辞。这不由引得小美的怀疑,在跟踪了柳江几天后,小美突然发现原来柳江在外面又有了新的“相好”,两人目前正打得火热,小美不由得怒火中烧。
终于一次,小美将柳江和他的新“相好”堵在了宾馆房间门口,让小美没想到的是,当她大声斥骂柳江的时候,柳江重重地扇了小美两个耳光,并告诉她以后少管他的事情,并骂她不是“好东西”。
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小美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捂着脸跑了出去,将此事告诉了曹红,希望曹红能替她来“教训”下柳江。看到小美眼里的怒火和心中的愤恨,曹红心中暗喜之余,顿生一计。曹红装作非常坦诚地和小美说了“真心话”,并告诉小美,柳江这种男人不值得她伤心,并应该找机会狠狠报复一下柳江。自己现在正在和柳江打离婚官司,下个月就要开庭,如果小美愿意出庭指证柳江的过错的话,将会对自己非常有利。当然,小美的出庭并非“无偿”,曹红承诺只要小美配合,曹红愿意拿出多分得的财产的20%给小美作为“精神损失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后以35%的比例成交,双方还签了书面协议以示有效。
结果如曹红所料,在庭前交换证据阶段,当柳江看到小美拿出以前他送她的名牌包包、手表还有很多亲昵照片以及一些不堪入耳的录音之后,柳江不禁慌了神。这种“见不得光”的东西即将呈于法庭之上,还要接受曹红律师的质问,心里实在没底。再加上,这些年虽说自己是个情场的风流种,但在朋友圈子里还算是个“体面”人物,如果这些事情一旦传出去,不是让别人看低自己了吗?再看曹红那边似乎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的样子,柳江更是慌了神。权衡再三后,柳江愿意多付给曹红100万元调解结案,此案审理告一段落。当得知判决结果后,小美也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刚出法院大门,开口就要求曹红兑现承诺,将100万元的35%折现给她。但却遭曹红的厉声拒绝,说这些本来就是她应做的。这些夫妻财产都是她付出了青春和劳动获得的,根本没有小美的份。眼看曹红翻脸不认人,小美急了,找了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并拿出了当初和曹红签订的协议。但律师的答复犹如一盆凉水将小美心中的希望彻底浇灭,因为此协议违反了公序良俗的原则,且是恶意串通使第三人的利益受损,所以无效的可能较大。
本案中,曹红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将原来与其势不两立的第三者拉入自己阵营,出奇制胜的给了柳江致命的一击。“反间计”的成功运用实在功不可没。
案例三:千万资产“不拔毛” 领导出面“态度好”
纵使现在社会女强人层出不穷,但是70%的家庭中男性的收入还是占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绝大部分。所以,导致在离婚案件中,女方往往“势单力薄”,而男方则“财大气粗”,处处压女方一头。
王霞(女,化名)年逾40岁,由于她的丈夫吴超(男,化名)是浙江某地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王霞平时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钱不等于快乐。别看吴超平时风光无限,是个正人君子,但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对王霞拳脚相加,王霞实在不堪忍受,在和吴超沟通多次无果后,决定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对于王霞第一次和自己的正面交锋,吴超显然不放在心上,根本没把法院的传票当回事。一来因为妻子是个家庭妇女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二来因为这种事情自己见得太多了,更何况自己这么多年来,在本地关系错综复杂,与政府各个部门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律师和王霞研究了诉讼对策后,认为这样苦口婆心的劝说对吴超是起不了丝毫作用的,不能只依赖于精神层面去感动吴超,而应该从“抓”证据入手,寻找突破口。在申请法院调查吴超的银行流水账单后,王霞的律师意外的发现吴超有比280万元的资金转出,经过细查,转入的账号是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套商品房。但经王霞回忆,丈夫从来未提及这套房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律师调查,这套房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产权人是吴超公司上级单位领导的弟弟。绕了那么大个圈子,意欲何为?经过深入追踪,律师发现虽然这套房子登记的是领导弟弟的名字,但实际使用人是领导的儿子,正在上海念大学,并且,有领导的妻子在陪同和照料儿子读书。
吴超的用意至此王霞已经猜到七八分,可能是这个领导手里掌握着审批土地的权利,公司要想发展、想获利,和这个领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律师和王霞找到这个领导,并就此事提出疑问时,原本笑容可掬的领导一下子神色大变,正色说道,买房子的钱是自己借吴超的,如今早已归还。如果王霞不信,可以回去询问吴超。王霞的律师忙解释道,此行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查房款的来源,既然领导这么说当然是错不了的。问题在于小夫妻俩在闹离婚,男方态度强硬,“一毛不拔”,女方这些年一直在为这家默默付出,如此绝情好像不太合适,希望领导出面能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正当王霞焦急地等待此行对吴超的影响时,吴超突然约王霞见面,语气相比之前的傲慢自大而言,温和不少。他一脸正色地告诉王霞,离婚是两个人的事,不要牵涉更多人,否则对两个人都不利。并且,自己也不怕王霞到处找朋友的麻烦,把他惹急了,让王霞一分钱也拿不到。虽然语言很硬,但最终,吴超表示,可以考虑再多分给王霞部分财产,以念“夫妻之情”。经过律师之间的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吴超便答应多给王霞120万元作为补偿,使得局面一下子来了个大逆转。
此案中,280万元究竟源于何处,是否“借”给了领导,以及领导是否已“归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王霞恰恰是利用了这280万元,让领导在思想上产生了顾及,主动出面做吴超的工作,不得不说,这280万元离间了领导和吴超之间的关系,也为王霞最后反败为胜奠定了胜局。
沪家品读
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分别从“亲人”、“情人”、“关系人”三个角度,列举了“反间”计谋的作用。实践中,反间计的使用形式远远超出这些类型。“反间计”的关键,在于一方的策略使得原本对对方十分重要的人物或掌握有重要情况的人员弃其而去,并返回头运用自己掌握的证据材料或影响力对原来自己的阵营施加影响和压力,造成局面倾斜或逆转的态势。
(撰文/贾明军 陆珊菁)